
康华中医
这则医案是《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中治疗大叶性肺炎的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赵绍琴先生治疗温病气分重证时 “清宣肃化” 的治法以及 “祛痰清热” 的核心思路。
以下是对该医案的详细解读:
书籍原文: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风温5(大叶肺炎)》
风温5(大叶肺炎)
孔某某,男,20岁
初诊
持续发热4日,体温38.7℃~39.5℃,时时恶寒,头痛,咳嗽砗作,咳则胸痛,汗出胸以上为甚,胸闷气促作喘,痰黄稠粘,时有铁锈样痰吐出,大便二日未行。舌红苔黄根厚糙老且干,两脉洪猾且数,心烦口干,渴欲冷饮。经西医检查,确诊为大叶性肺炎。此属风温蕴热壅塞于肺,痰热内阻,升降失和。急以清宣肃化方法,饮食当慎,谨防增重。
苏叶子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25克,生甘草6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甜葶苈3克,芦根25克,黛蛤散12克(包),二付。
二诊
前药服二剂后,身热退而咳喘皆减,胸痛未作,痰吐略爽,其色亦浅,舌苔黄厚渐化,大便甚畅,两脉弦滑,数势大减。热郁已解,滞热较轻,肺气已畅而升降渐调,再以前方加减,饮食荤腥仍忌。
前胡3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2克,苏叶子各3克,莱菔子6克,黛蛤散12克(布包),冬瓜子30克,茅芦根各30克,二付
三诊
前药又服二剂之后,身热咳喘皆愈,夜寐甚安,咳嗽吐痰甚少,两脉仍属弦滑,二便如常,经透视两肺纹理略粗,肺炎基本吸收,比前大有好转,再以清肃疏化。
前胡3克,杏仁6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炙杷叶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芦根25克,焦三仙各10克,二付
又服上方两剂之后,一切均属正常,又休息五天上班工作。
[按] 大叶肺炎一症,往往寒战高热,状类伤寒。切勿以伤寒法治之。盖此为痰热互阻,壅塞于肺,气机不利。故咳即胸痛,吐痰如铁锈色。查之有肺实变征。当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诊断之。中医治疗当着眼于肃化其痰热,便邪热无痰以结,则易去矣。赵师此案前后凡三诊,悉以肃化祛痰为治,三子养亲,葶苈泻肺,千金苇茎诸名方之义俱见于方中。细研此案,治法自明。
医案解析与学习要点
一、辨证要点(气分痰热壅肺)
患者症状典型,是温邪入里,壅塞于肺的明显表现:
高热(39.5℃)、汗出、渴饮:气分热盛。
咳嗽胸痛、痰黄稠带铁锈色、胸闷气喘:这是痰热壅塞于肺,肺气失宣失降的核心证据。肺气不通则胸痛,热灼津液为痰则痰黄稠,热伤血络则可见铁锈色痰。
舌红苔黄根厚糙老且干:舌苔黄厚糙老,说明不仅热盛,而且有实邪壅滞。
脉洪滑数:洪脉主热盛,滑脉主痰湿,数脉主热。综合为痰热内盛之象。
大便二日未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腑气不通。
诊断:风温蕴热壅塞于肺,痰热内阻,升降失和。
二、治法精髓:清宣肃化
赵老立 “清宣肃化” 为法,四字包含丰富内涵:
清:清泄肺热。用生石膏。
宣:宣发肺气。用苏叶、杏仁、前胡。
肃:肃降肺气。用苏子、葶苈子、莱菔子。
化:化痰清热。用白芥子、黛蛤散、浙贝母、冬瓜子、芦根。
这个治法的核心在于恢复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肺的功能正常,痰热得以化解,邪气才有出路。
三、方药分析:名方合方,匠心独运
初诊方(麻杏石甘汤 + 三子养亲汤 + 葶苈大枣泻肺汤 + 黛蛤散 化裁)
赵老并未原方照搬,而是取经典名方之义,灵活化裁:
麻杏石甘汤之义:本方是清宣肺热的基础方。赵老用苏叶、苏子代替了麻黄。苏叶辛温发散之力弱于麻黄,但更能理气宽胸;苏子则长于降气化痰。一宣一降,既避免了麻黄温散太过,又更贴合肺气壅滞的病机。配合生石膏、杏仁、甘草,共成清宣肃降之功。
三子养亲汤之义:用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苏子降气化痰,莱菔子降气消食化痰,白芥子温肺利气、祛痰散结。三药合用,强力祛除壅塞在肺的痰浊。赵老在按语中点明:“肃化其痰热,便邪热无痰以结,则易去矣”,祛痰是为了孤立热邪,使其更易被清除。
葶苈大枣泻肺汤之义:取甜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针对痰热壅盛、喘促不得卧的重证,力专效宏。
黛蛤散:清肝火,化痰热,是治热痰的效药。
芦根:清热生津,防止热邪伤阴,且能利尿,给邪以出路。
整个方子组合精妙,重点突出,直指“痰热互结,肺气壅滞”的病机核心。
四、诊疗进程:邪去正安,步步为营
初诊:重剂清宣肃化。两剂后,热退、喘减、便通。说明壅塞的气机得以通畅,邪热有了外达之机。
二诊:热郁已解,减量调整。主药减量(苏叶子各3克),去掉峻猛的葶苈子、白芥子和生石膏,加入黄芩清余热,浙贝母、冬瓜子增强化痰之功,茅根、芦根共用清热生津。治疗重点从“攻邪”转向“清化余邪”。
三诊:清肃疏化,善后收功。加入炙杷叶润肺止咳,焦三仙消食和胃,保护脾胃,促进康复。
总结与启示
中西医结合,诊断明确:赵老明确参考了西医“大叶性肺炎”的诊断(铁锈痰、胸痛、肺实变征),但治疗完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体现了其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
治病求本,重在祛痰:本案成功的关键在于紧紧抓住 “痰热互结” 这个病机关键。大量使用化痰、涤痰、泻痰的药物,使邪热失去依附的载体,再配合清热,疗效迅捷。
用药灵活,不拘古方:虽用古方之义,但根据病情和温病特点进行了巧妙化裁(如以苏叶、苏子代麻黄),展现了高超的临床技艺。
阶段分明,善后得体:邪盛时猛攻,邪退时即减量调整,痊愈后注重脾胃调理,整个治疗过程如行云流水,章法井然。
这则医案是学习中医治疗肺炎等呼吸系统重症的极佳范例,其“清宣肃化”和“涤痰为先”的思想,对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