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是一则处理秋燥伤肺所致咳嗽的典范医案,赵绍琴教授以其精准的辨证和轻灵的用药,展现了治疗燥咳的纯熟技艺。以下是对此案的解析:
书籍原文: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咳嗽2(支气管炎)》
咳嗽2(支气管炎)
董某某,女,29岁
秋令感受燥邪,肺先受之,故干咳无痰,口唇干燥,心烦微渴。脉象弦细略数,舌红苔少且干,素体阴亏,津液不足,用清燥救肺方法。
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阿胶10克,(烊化分兑),知母10克,浙川贝母各6克,花粉10克,瓜萎皮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七剂。
上方服七剂,干咳即止。
[按]:此为肺燥咳嗽,大法润燥与宣肺并举,不宜过用凉药,防止凉遏气机,更增其燥。
医案解析
1. 辨证要点
病因:秋令燥邪。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易从口鼻而入,损伤肺津。
核心病机:燥邪伤肺,津液亏损。
症状分析:
干咳无痰:燥邪耗伤肺津,肺失濡润,气逆而咳,因无痰可咯,故干咳。
口唇干燥,心烦微渴:燥邪伤津的典型表现,津液不能上承。
舌红苔少且干:阴津不足之明证。
脉象弦细略数:细为阴虚,数为有热,弦脉主气机不利(津亏致气机不畅)。
素体阴亏:点明了患者的内在体质基础,是病邪易从燥化的内在条件。
2. 治法精要:润燥与宣降并举
赵师制定的 “清燥救肺” 法,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清润:清除燥热,滋润肺津。这是针对“燥”和“亏”的本质。
救肺: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这是针对“咳”的症状。
其关键在于 “不宜过用凉药,防止凉遏气机,更增其燥” 。这是极高的治疗智慧。过于寒凉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容易凝滞气机,反而妨碍肺的宣降,使津液无法正常布散,加重干燥。
3. 方药分析
方药是“清燥救肺汤”的化裁,充分体现了上述治法:
滋阴润燥,生津止渴:
沙参、麦冬:甘寒质润,滋养肺胃之阴,为君药。
阿胶: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润燥之力尤强,针对“素体阴亏”而设。
天花粉(花粉):清热生津,止渴润燥。
清热化痰,宽胸利气:
知母:苦甘寒,既清热泻火,又滋阴润燥。
浙贝母、川贝母:浙贝母偏于清化热痰,川贝母偏于润肺止咳,二者合用,兼顾清润。
瓜蒌皮:宽胸理气,清热化痰。
宣降肺气,止咳治标:
前胡、杏仁、枇杷叶:此三味药是恢复肺脏功能的关键。前胡宣散肺气,杏仁肃降肺气,枇杷叶降逆止咳。三药合用,一宣一降,通畅气机,使肺脏复其职司,咳嗽自平。
全方阵容严谨,以大量甘寒滋阴之品为体,解决根本;以轻宣肃降之品为用,解决标症。润而不腻,宣而不散,清而不寒,正合“治燥”之法度。
启示与总结
因时制宜:治疗外感病必须考虑季节气候因素。秋咳多燥,治法与春夏之外感咳嗽迥异。
治燥忌苦寒:本案最核心的提示是治疗温燥(或凉燥化热)证,切忌滥用苦寒沉降之品,以免“药源性”地加重气机闭塞,这也是临床常见的误区。
体病同辨:注意到患者“素体阴亏”的体质,在治疗时用了阿胶这类较强的滋阴药,体现了“因人制宜”的思想。
肺喜润恶燥:治疗肺系疾病,时刻要顾及肺“喜润而恶燥”的生理特性,保持其娇脏的清润和宣畅。
这则医案短小精悍,却完整地呈现了从辨证、立法到遣方用药的全过程,是学习治疗秋燥咳嗽的绝佳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