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是一则展现赵绍琴教授运用“逆流挽舟”法治疗急性痢疾初起兼有表证的经典医案。其辨证精准,用药层次分明,效如桴鼓,完美体现了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以下是对此案的解析和总结:
书籍原文: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痢疾1(急性细菌性痢疾)》
痢疾1(急性细菌性痢疾)
巩某某,男,28岁
初诊
身热恶寒一日,头晕恶心,腹痛阵作,里急后重,大便带有脓血粘液。两脉濡滑而数,舌红苔白根厚而腻。病属暑热积滞互阻不化,势将成痢,先以芳香宣化、逆流挽舟方法。
苏叶10克,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香薷6克(后下),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6克,桂枝6克,白芍10克,川军3克,二付
二诊
药后腹痛止而身热亦退,恶心已除,大便基本恢复正常,下坠感消失。脉象弦精,舌红苔白,再以升降分化方法,清其余邪,以善其后。
葛根10克,川连6克,黄芩10克,秦皮6克,木香6克,香附10克,焦三仙各10克,白芍10克,丹参10克,三付
[按]:凡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其邪路未深,可选用风药提出其邪,使由表外达,谓之逆流挽舟之法。喻嘉言倡用败毒散治痢疾初起即是此法。赵师惯以葛根芩连汤加风药,本案中用香蔫、苏叶、桂枝、葛根等,达邪出表;用芩、连、大黄苦寒下行,直清里热,一升一降,故谓之升降分化。藿香、佩兰芳香化湿,透邪外出,术香调气,白芍和营。配伍恰当,两付即愈。
医案解析
1. 辨证要点与核心病机
症状:
表证:身热恶寒(邪在卫表)。
里证:腹痛阵作,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粘液(湿热积滞壅塞肠道)。
兼证:头晕恶心(湿浊中阻,胃气上逆)。
舌脉:
舌象:舌红苔白根厚而腻。舌红为热,苔白腻为湿,根厚提示积滞在下焦。综合为湿热并存,湿重于热之象。
脉象:濡滑而数。濡主湿,滑主痰湿积滞,数主热。是湿热痢的典型脉象。
核心病机:暑热积滞互阻不化,外兼表邪。夏季感受暑湿之邪,内伤饮食积滞,内外合邪,蕴结肠道,传导失常,气血壅滞,发为痢疾。同时,表邪未解,卫气不畅。
2. 治法精要:逆流挽舟,表里双解
赵师的治法极为高明:“芳香宣化、逆流挽舟”。
逆流挽舟:是中医治疗痢疾初起兼有表证的特有方法。将深入肠道的病邪,比喻为逆流而上之舟,用辛散宣透的药物(如葛根、苏叶、藿香等),如同挽舟上行,使邪气从表而解,避免其深陷于里。此法由喻嘉言倡导,赵师灵活化裁。
芳香宣化:用芳香之品(苏、藿、佩兰)化湿浊,醒脾胃,透邪外达。
3. 方药分析:升清降浊,气血同治
解表透邪,升清止利(“挽舟”向上向外):
葛根:为君药。既能解肌发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利,是“逆流挽舟”法的核心药物。
苏叶、藿香、佩兰、香薷:此四味为芳香化浊军团。既能解表散邪,又能化中焦湿浊,醒脾开胃。
桂枝:辛温通阳,助解表之力,并能调和营卫,缓解腹痛。
清热燥湿,行气导滞(“通因通用”向下向内):
黄芩、黄连:苦寒直折,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是治疗热痢的要药。
木香:行气导滞,缓解里急后重。“调气则后重自除”。
川军(大黄):此为“通因通用”法的点睛之笔。虽见下利,但仍用大黄通下,旨在荡涤肠道湿热积滞,给邪气以出路。积滞去,则痢自止。
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白芍: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与甘草(虽未列出,但芍药常与甘草相配)意合,能缓急止痛。
4. 疗效与转归
药后表解热退,里滞得下,故腹痛止、下坠感消失。二诊时表证已无,故去解表之品,专以 葛根芩连汤 加味(秦皮增强清热止痢,香附、丹参调气和血,焦三仙消导化滞)清理肠道余邪,巩固疗效。
启示与总结
辨表里,定治法:治疗外感病,必须首先辨清表里关系。本案表证虽轻(仅“身热恶寒一日”),但赵师敏锐地抓住这一点,采用“逆流挽舟”法,避免了病邪深陷,这是速效的关键。
“通因通用”的妙用:对于痢疾里急后重、积滞明显者,不能见泻止泻,而应“通因通用”,因势利导,用大黄之类导滞下积,方能从根本上解除病患。
调气行血是治痢总则:刘河间云:“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方中木香调气,白芍、丹参行血,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方剂化裁,不拘古方:赵师并未机械使用喻嘉言的败毒散,而是融汇经方(葛根芩连汤、桂枝汤意)与时方(芳香化浊法)于一炉,自出机杼,创制新方,体现了高超的化裁能力。
分层治疗,节奏明快:初诊表里双解,速战速决;二诊即转向清里余邪,善后巩固。治疗层次清晰,毫不拖沓。
这则医案是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病求本”原则的生动展示。它告诉我们,面对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医不仅有办法,而且可以通过精确的辨证和巧妙的治法,达到快速、彻底的治疗效果,其思维方式和治疗策略极具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