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是一则展现赵绍琴教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经典医案,其辨证清晰,用药平正允当,且尤为重视生活调摄,体现了中医“防胜于治”的智慧。以下是对此案的解析和总结:
书籍原文: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眩晕3(高血压)》
眩晕3(高血压)
严某某,男,36岁
初诊
眩晕头痛经常发作,脉象弦滑有力,按之急数且搏指,舌红苔白根厚。大便干结,心烦易怒,素嗜烟酒,又多熬夜,为本病致病之由。此肝阳上亢,木火上升,先以熄风折热方法。
白蒺藜10克,晚蚕砂10克,蔓剂子10克,勾藤10克,菊花10克,竹茹6克,陈皮10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瓜蒌仁20克,焦三仙各10克,七剂
二诊
药后头痛已止,眩晕时或发生。脉仍弦滑,按之有力,舌红苔白根部仍较厚。大便通而未畅。风阳上扰之势虽缓,然病非一日所成,须得慎饮食、戒烟酒,节喜怒,方为根本之计,不可徒赖药物也。仍用前法加减。
白蒺藜10克,晚蚕砂10克,赤白芍各10克,勾藤10克,菊花10克,竹叶茹各6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剂
上方服后头痛眩晕皆止,二便如常。睡眠亦安。遂嘱其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运动锻炼,以防复发。
[按]:本案之眩晕是属肝胆风热上扰,良由过嗜烟酒,加之敖夜所致。因其兼有头痛,故用白蒺藜、晚蚕砂、蔓剂子以清头目;勾藤、菊花以熄风阳;阳亢于上者宜用介类以潜之,故用生石决明,生牡蛎以镇潜;风阳上扰多挟痰热,故用竹茹,陈皮以化痰热;从舌苔根厚大便干结,知其三焦壅滞,故用瓜蒌仁、焦三仙咀利三焦。用药恰合病机,故服之即效。而医嘱其慎饮食、戒烟酒、多运动,尤为金玉良言,切中其病根矣。若患者果能实行之,则一生受益可知也。
医案解析
1. 辨证要点与核心病机
病因:素嗜烟酒,又多熬夜。此为明确的致病之由。烟酒生热助湿,熬夜耗伤肝阴,导致阴阳失衡。
症状:
主症:眩晕、头痛。
兼症:心烦易怒(肝火扰心),大便干结(腑热内结)。
舌脉:
脉象:弦滑有力,按之急数且搏指。弦主肝病,滑主痰热,有力、急数、搏指均表明肝阳亢盛,热势猛烈,病性属实证。
舌象:舌红苔白根厚。舌红为热盛;苔白根厚,提示虽有热但湿浊未化,或积滞阻于下焦。
核心病机:肝阳上亢,木火上升,挟痰热上扰清窍。其本质是肝肾阴亏于下,肝阳痰热亢于上。
2. 治法精要:熄风折热,潜阳化痰
赵师治法明确:“先以熄风折热方法”。即首先平息上亢之肝阳,折减其上冲之火势。
3. 方药分析:标本兼治,清潜结合
清利头目,祛风止痛:白蒺藜、晚蚕砂、蔓荆子。三药均能上行头面,白蒺藜疏肝祛风,晚蚕砂化湿浊,蔓荆子专治头面风热疼痛,针对“眩晕头痛”之主症。
平肝熄风清热:钩藤、菊花。此乃平肝熄风之经典药对,清热止眩之力强。
重镇潜阳:生石决明、生牡蛎。质重下沉,能镇摄上浮之肝阳,引气血下行,是治疗肝阳上亢的核心药物。
清热化痰:竹茹、陈皮。肝阳上亢多挟痰浊,竹茹清热化痰,陈皮理气化痰,二者兼顾痰热病机。
通腑泄热:瓜蒌仁。甘寒润下,通便泻热,使腑气通而热有出路,能间接缓解上冲之势。
消食和胃:焦三仙。保护胃气,助运化,杜绝生痰之源。
4. 疗效与医嘱
药后头痛止,眩晕减。二诊继用前法,加入 赤白芍 以养血柔肝,兼顾其本;并再次强调 “慎饮食、戒烟酒、节喜怒” 的根本之计。
启示与总结
辨证论治,层次分明:本案病机清楚,属典型的肝阳上亢,故治疗上直奔主题,集清、熄、潜、化诸法于一炉,疗效显著。
“阳亢于上者,宜用介类以潜之”:这是治疗肝阳上亢的重要法则。石决明、牡蛎、珍珠母等介类贝壳药,质量沉降,是潜阳法的代表药物。
兼顾兼夹病机:在平肝潜阳的同时,注意到“挟痰”(用竹茹、陈皮)和“腑实”(用瓜蒌仁)的兼夹病机,使治疗更为全面。
生活调摄是治愈的基石:赵师的医嘱(戒烟酒、慎饮食、节喜怒)直指病因,语重心长。点明了此类疾病仅靠药物难以根除,必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否则极易复发。这正是中医“治未病”和“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
与前一高血压案的对比:本案与“眩晕2(高血压)”案相比,病机侧重不同。前一案核心是“肝郁化火”,故治疗以“疏调气机”为主,用升降散;本案核心是“肝阳上亢”,故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同是高血压,治法迥异,再次体现了“同病异治”的原则。
这则医案展示了赵绍琴教授治疗常见病证的扎实功底和规范法度。其用药如行云流水,法度严谨,是学习中医内科辨证处方的优秀范例。同时,其贯穿始终的“患者教育”思想,尤其值得现代临床医生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