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是一则处理高龄、久病、急重型高血压的典范医案,赵绍琴教授的诊疗过程完美展现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战略思想,以及针对复杂病机的复合治法。以下是对此案的解析和总结:
书籍原文: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眩晕4(高血压)》
眩晕4(高血压)
冉某某,男,61岁
初诊
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唇紫且干,舌红起刺,苔垢而厚,两脉弦滑有力,按之振指,愈按愈盛,血压180/l00mmHg,病已三十余年,一向服西药心痛定、复方降压片维持。近因动怒,血压剧增,服药无济于事,夜寐梦多,阵阵烦急。此木郁化火,肝阳上亢,急以镇潜息风,活血化瘀方法,须防中风之变。
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勾藤10克(后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茅芦根各10克,牛膝10克,黄芩10克,山栀6克,七剂。
二诊
药后眩晕稍臧,夜能成寐,脉仍弦滑有力,舌红苔白根厚,术火仍炽,仍用前法加减。
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勾藤10克,赤白芍各10克,龙胆草3克,夏枯草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七剂。
三诊
两进清泄肝胆镇潜息风之剂,木火已减,风阳暂息,眩晕之势大缓,夜寐亦得安稳,诊脉弦滑,沉取弦细,舌红苔白,前法继进,再增入滋填,以救肾水,为治本之法。
生熟地黄各2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勾藤10克(后下),桑叶10克,菊花10克,丹参10克,赤白芍各10克,牛膝10克,七剂
上方服后,眩晕已止,食眠如常,血压稳定在140~150/85~90mmHg之间。嘱其素食、忌辛辣,戒烟酒,节喜怒,以巩固疗效。
[按]:此案患者年老病久,顽固的高血压眩晕,辨为肝阳化风,木火上升,故用药镇潜与清泄并重,又因其老年动脉硬化,故用活血化瘀之品,贯彻始终。风阳得息,木火已减之后,又增入滋肾壮水之味,用生熟地、二至丸之类以滋肾水之不足为治本之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之谓也。
医案解析
1. 辨证要点与病势判断
病史与诱因:高血压三十余年,属顽固痼疾。近因动怒,致病情剧增,提示此次发作为 肝气暴涨,引动风阳。
症状与体征:
头晕目眩,面红目赤:肝阳化风,上扰清窍。
唇紫且干:提示病久入络,有瘀血内停,且阴液已伤。
舌红起刺,苔垢而厚:舌红起刺为热毒炽盛;苔垢厚为湿浊痰热内壅。
脉象:弦滑有力,按之振指,愈按愈盛。此脉象极为关键,是 “肝阳亢极,冲逆有力” 的危重脉象,是中风先兆的典型表现。
夜寐梦多,阵阵烦急:肝火扰心,心神不宁。
核心病机与风险:木郁化火,肝阳暴亢,阳化风动,挟瘀挟痰,上冲巅顶。赵师明确指出“须防中风之变”,判断此为危急之证。
2. 治法演进:镇潜清泄→增入滋填
赵师的诊治层次分明,体现了极高的临床把控能力:
一、二诊(急则治标,猛剂平亢):
治法:镇潜息风,清泄肝火,活血化瘀。首要目标是强力平息上冲之风阳,避免中风发生。
方药分析:
重镇潜阳(核心力量):生石决明、生牡蛎、珍珠母。三药并用,剂量皆重,取其质量沉降之性,强力镇摄、收敛上浮之亢阳,此为“降龙”之策。
清热熄风:菊花、桑叶、钩藤。清泄肝热,平熄肝风。
清泻肝火:黄芩、山栀、龙胆草、夏枯草、川楝子。用多味苦寒之品,形成阵营,直折肝经猛烈之火势。
活血凉血:赤芍、丹参、茜草、茅根、芦根。针对“唇紫”、“久病”之瘀血病机,活血通络,防其瘀阻脑络,即成中风。
引血下行:牛膝。引亢逆之气血下行,回归本位。
三诊(缓则治本,标本兼顾):
两诊后,风阳暂息,火势已减,危象解除。脉象由“按之振指”转为“沉取弦细”,提示亢阳得以潜降,但肝肾阴亏的本质显露出来。治法转变:在前法基础上,“再增入滋填,以救肾水,为治本之法”。
方药调整:加入 生熟地、女贞子、旱莲草(二至丸)。此乃大队滋肾填精、滋养肝肾之阴的药物,旨在补充三十年高血压所耗损的阴液根基,从本源上涵养肝木,使阳有所依,不再上亢。
3. 疗效与善后
药后眩晕止,血压稳定在相对安全的水平。医嘱 “素食、忌辛辣,戒烟酒,节喜怒” ,此乃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根本。尤其是“节喜怒”,直指“动怒”这一诱发因素。
启示与总结
对危重证候的预判能力:“须防中风之变”体现了赵师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的高超境界。通过脉象(按之振指)准确判断病势,是临床医生必备的素养。
“重镇潜阳”法的紧急应用:对于肝阳暴亢之急症,金石重镇之品(石、牡、珠)是救急的关键,力挽狂澜,非此不可。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对于久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必须时刻考虑“瘀血”的病机,早期介入活血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环节。
清晰的治疗节奏:“急则治标(镇潜清泄)→ 缓则治本(滋水涵木)” 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若过早滋腻,会碍邪;若过晚滋阴,则根基不固,易复发。
“阳亢”与“阴虚”的辨证关系:本案生动展示了高血压“标实”(阳亢、痰瘀)与“本虚”(阴虚)的辩证关系。治疗时需根据阶段,灵活调整攻补侧重点。
生活调摄是长治久安之策:对于心身疾病,药物的作用在于纠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维持稳态的基石。赵师的医嘱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这则医案是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和慢性病管理的范本。它不仅展示了针对急症阶段“擒龙降虎”的雷霆手段,也体现了在稳定期“培土固根”的深远智慧,其辨证之精、立法之巧、用药之猛、节奏之准,令人叹为观止,充分展现了赵绍琴教授作为一代临床大家的卓越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