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养生类要·逍遥子导引诀(凡十六段)·无心得大还》
原文:
无心得大还
大还之道,圣道也。无心,常清常静也。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体道之不可传,大还之不可得哉?《清净经》已尽言之矣。修真之士体而行之,欲造夫**灵妙之境,若反掌耳。
现代解释与修炼心要:
一、核心修炼理念:
至高境界:"大还"指返还先天本源的最高修炼境界
根本心法:"无心"即不执着、不刻意、自然无为的心态
实践关键:通过保持清静状态实现天人合一
二、深层哲理阐释:
"大还"的真义:
不是外在的获得,而是内在的回归
返璞归真,回归生命本然状态
与宇宙自然法则相合相应的境界
"无心"的实修:
非没有心识,而是不起妄念
不执着于修炼结果
保持自然无为的修炼状态
清静的现代解读:
心理层面:情绪平稳,念头清净
生理层面:身体放松,气血平和
能量层面:气机通畅,能量充盈
三、修炼指导:
基础准备:
选择安静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采用舒适坐姿,放松全身
自然呼吸,不刻意控制
核心修炼:
放下所有追求心、得失心
觉察但不跟随任何念头
保持觉知的自然状态
进阶要领:
不追求特殊境界或体验
对任何现象不拒不留
安住于当下的清静自在
四、现代科学理解:
神经机制:
减少默认模式网络活动(杂念减少)
增强前额叶对边缘系统的调节
促进大脑不同区域的协调同步
生理效应:
降低交感神经张力
改善心率变异性
调节内分泌系统平衡
心理效益:
减少焦虑和抑郁倾向
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增强认知灵活性
五、实践注意事项:
常见误区:
追求"无心"反而变成"有心"
刻意保持清静反而造成紧张
期待"大还"境界导致执着
正确方法:
以平常心对待修炼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察
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
六、《清净经》核心要义: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内在清静时,自然与宇宙能量相通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心神本自清净,被妄念所扰
"心既无着,万物自然归"
心不执着,万物自然和谐
七、现代修炼建议:
每日固定时间练习,即使只有10-15分钟
将清静心融入日常生活
不过分强调特殊体验或境界
重视实践而非理论探讨
八、预期进展:
初期:杂念纷飞,需要反复收摄
中期:能够短暂安住清静状态
长期:清静成为自然状态,不修而修
这套心法体现道家修炼的最高智慧:通过"无为"实现"无不为",通过不追求而自然达成。在现代社会尤其珍贵,为浮躁环境中的人们提供安心之道。重点在于实践体悟,而非理论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