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养生类要·前集·陶真人卫生歌》全面解读
书籍原文:
《养生类要·前集·陶真人卫生歌》
<目录>前集
<篇名>陶真人卫生歌
属性:世言服灵丹、饵仙药,白日而轻举者,但闻而未见也。至于运气之术,甚近养生之道。人禀血气而生,故《摄生论》云:“摄生之要,在去其害生者。”此名言也。予所编此歌,盖采诸家养生之要,能根据而行之,则获安乐;若尽其妙,亦长生之可觊。今着其歌于下:
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旅寄。
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病苦为心累。
何必飧霞饵火药,妄意延龄等龟鹤?
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将安乐。
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胁并腹肚。
须臾转手摩肾堂,谓之运动水与土。
仰面仍呵三四呵,自然食毒气消磨。
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犹戒多。
食不欲粗并欲速,只可少餐相接续。
若教一饱顿充肠,损气伤脾非汝福。
生餐粘腻筋韧物,自死牲牢皆勿食。
馒头闭气宜少餐,生冷伤脾少调理。
(注:原文此处有缺漏或格式错乱,根据上下文意补充调整)
鲊酱胎卵兼油腻,陈臭腌藏皆阴类。
老年切莫喜食之,是借寇兵无以异。
炙煿之物须冷吃,不然损齿伤血脉。
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须防滞胸膈。
(脾好音乐,夜食则脾气不磨,为音响断绝故也。周礼所谓乐以侑食,盖脾好音声丝竹耳。才闻脾即磨矣,是以声音皆出于脾。而夏月夜短,尤宜忌之,恐难消化故也。)
饮酒莫教令大醉,大醉伤神损心志。
渴来饮水兼啜茶,腰脚自兹成重坠。
(酒虽可以陶情性,通血脉,自然招风败肾,烂肠腐胁,莫过于此。饱食之后尤宜戒之。饮酒不宜粗及速,恐伤破肺。肺为五脏之华盖,尤不可伤。当酒未醒、大渴之际,不可吃水及啜茶,多被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遂令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水肿、消渴、挛躄之疾。大抵茶之为物,四时皆不可吃,令人下焦虚冷,惟饱食后吃两杯不妨,盖能消食故也。饥则尤宜忌之。)
尝闻避风如避箭,坐卧须当预防患。
况因食后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
(凡坐卧处,始觉有风,宜速避之,不可强忍。且年老之人,体竭内疏,风邪易入,始初不觉,久乃损人。故虽暑中不可当风取凉,醉后操扇。昔有学道于彭祖而苦患头痛,彭祖视其寝处有穴当其脑户,遂塞之,后即无患。)
视听行坐不必久,五劳七伤从此有。
(久视伤心损血,久坐伤脾损肉,久卧伤肺损气,久行伤肝损筋,久立伤肾损骨。孔子所谓“居必迁坐”,以是故也。)
人体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
(人之劳倦,有生于无端,不必持重挽轻,仡仡终日。于是闲人多生此病,盖闲乐之人,不多运动气力,饱食坐卧,经脉凝滞,气血壅塞使然也。是以贵人貌乐而心劳,**心闲而貌苦。贵人嗜欲不时,或昧于忌犯,饮食珍馐,便乃寝卧,故常须用力,但不至疲极。所贵荣卫流通,血脉调畅,譬如水流不腐,户枢动而不朽。)
卧不厌缩觉贵舒,饱则入浴饥则梳。
梳多浴少益心目,默寝暗眠神晏如。
(卧宜侧身屈膝,益人心气,觉舒展则精神不散。盖舒卧则招魂引魅,孔子寝不尸,盖谓是也。发多梳则去风明目,故道家晨梳常以百二十为数。浴多则损人心腹,令人倦怠。寝不言者,为五脏如钟磬然,不悬则不可发声。睡中灯烛,令人神不安。)
四时惟夏难将摄,伏阴在内腹冷滑。
补肾汤药不可无,食物稍冷休哺啜。
(夏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心旺肾衰,肾化为水,至秋乃凝,及冬始坚。尤宜保惜,故夏月不问老少,悉吃暖物,至秋即不患霍乱吐泻。腹中常暖者,诸疾自然不生,盖元气壮盛也。)
心旺肾衰何所忌?特忌疏通泄精气。
寝处尤宜绵密间,宴居静虑和心气。
(月令:仲夏之月,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禁欲嗜,定心气。)
沐浴盥嗽皆暖水,卧冷枕凉俱勿喜。
(虽盛暑冲热,若以冷水洗面手,即令人五脏干枯少津液,况沐浴乎?)
瓜茹生菜不宜食,岂独秋来多疟痢?
(茹性至冷,菜瓜难治气,又能昏人眼目。驴马食之即日目烂,此等之物,大抵四时皆不可食,不独夏季,老人尤宜忌之。)
伏阳在内三冬月,切忌汗多阳气泄。
(天地闭,血气藏。纵有病,亦不宜出汗。)
阴雾之中无远行,豪雨震雷宜速避。
(昔有三人冒雾早行,一人空腹,一人食粥,一人饮酒。空腹者死,食粥者病,饮酒者健。盖酒能御霜露,辟邪气故也。路中遇豪雨震雷晦暝,宜入室避之,不尔损人,当时未觉,久则成患。)
不问四时俱热酒,大热不须难入口。
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随脏腑成灾咎。
(五味淡薄令人爽,稍多随其脏腑各有损伤。故酸多伤脾,辛多伤肝,咸多伤心,苦多伤肺,甘多伤肾。此乃五行自然之理,初伤不觉,久乃成患。)
道家更有顺生法,第一令人少嗔恶。
秋冬日出始求衣,春夏鸡鸣宜早起。
(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子后寅前寝觉来,瞑目叩齿二七回。
吸新吐故无人悟,咽嗽玉泉还养胎。
(水之在口曰华池,亦曰玉泉。《黄庭经》曰:“玉泉清水灌灵根,子若修之命长生。”远《磨胎息论》曰:“凡服食,须半夜子后,床上瞑目盘坐,面东呵出腹内旧气三两口,然后停息,便于鼻中微纳清气数口。舌下有穴通肾窍,用舌拄上腭,存息少时,津液自生,灌嗽满口,徐徐咽下,自然灌注五脏,此为气归丹田矣。如子后午前不及,但寅前为之亦可,卧中为之亦可,但枕不甚高可也。”汉帝年百二十岁,日甚精壮,言朝朝食玉泉、叩齿二七,名曰炼精。后汉王真常嗽舌下玉泉咽之,谓之胎息。孙真人曰:“发宜多栉,手宜在面,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气宜精炼。”此五者,即《黄庭经》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耳。)
热手摩心熨两眼,
(每熨二七遍,使人眼目自无障翳,明目去风无出于此,亦能补肾气。)
仍更揩擦额与面。
(频拭额谓之修天庭,连发际二处遍,面上自然光泽。如有点黯者,宜频拭之。)
两指时将磨鼻茎,
(鼻茎两边揩二三十数,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
左右耳根筌数遍。
(筌耳即摩耳轮也,不拘数遍,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更能干浴遍身间,按髀时须纽两肩。
纵有风劳诸冷气,何忧腰背复拘挛?
(大凡人坐,常以两手按髀,左右纽肩数十。)
嘘呵呼嘻吹及呬,行气之人分六字。
果能依用口诀中,新旧有疴皆可治。
声色虽云属少年,稍知栉节乃无愆。
闭精息气宜闻早,莫使羽苞火中燃。
(古人以色欲之事,辟之凌杯以盛汤,羽苞以蓄火。有能操履长方正,于名无贪利无竞。纵向歌中未能行,百行周身亦无病。老子云:“善摄生者,陆地不避兕虎。”此道德之助也。)
一、核心养生观
批判炼丹服食:明确指出白日飞升只是传说,强调务实养生
首重祛除危害:引用《摄生论》“去其害生者”为核心原则
强调可行之道:主张通过日常调理获得安乐,甚至长生可期
二、饮食养生精要
进食原则
食后百步走,配合腹部按摩(先摩胁腹,再摩肾堂)
反对暴饮暴食,主张少食多餐
强调细嚼慢咽,避免粗速进食
饮食禁忌
禁食生冷粘腻之物(损伤脾胃)
少吃发酵腌制食品(属阴类,老人尤忌)
炙烤食物须放凉食用(防伤齿脉)
晚餐宜早(申酉时前),夜食难消
饮酒之道
忌大醉伤神
饱食后不宜饮
不宜粗速饮酒(伤肺)
酒醒大忌立即饮水喝茶(引酒毒入肾)
三、起居防护要点
防风如避箭
食后毛孔开,尤须避风
老年人体虚,更易中风邪
暑天不可贪凉,醉忌扇风
劳逸适度
反对五久:久视、久坐、久卧、久行、久立
提倡小劳:如户枢不蠹,流通气血
贵人心劳,宜适当运动
卧浴梳洗
卧宜缩身侧屈,觉宜舒展
发宜多梳(去风明目)
浴不宜多(损人心腹)
寝不言,灯熄睡
四、四季调摄秘诀
夏季重点
伏阴在内,忌食生冷
补肾汤药不可或缺
心旺肾衰,忌泄精气
斋戒静虑,和养心气
冬季注意
伏阳在内,忌大汗泄阳
天地闭藏,不宜过汗
四时通法
热水洗漱,忌用冷水
避雾避雷雨(雾中行需饮酒御寒)
五味淡薄,过则伤脏
五、道家秘传功法
顺生法则
首要少嗔怒
秋冬晚起,春夏早起
子后寅前练习为佳
玉泉功法
叩齿咽津(二七回)
舌抵上腭生津咽下
名曰炼精、胎息
按摩导引
热手熨眼(去障明目)
拭额修天庭(润泽面容)
摩鼻茎(润肺)
筌耳轮(防聋补肾)
干浴全身(按髀纽肩)
六字气诀
嘘呵呼嘻吹呬
对症运用可治新旧病
六、房中养生要诀
少年也须节制
早闭精息气
比喻精囊如羽苞蓄火,慎防自焚
七、道德修养根本
操履长方正
无贪名利之心
百行周全无病
善摄生者无畏(道德之助)
现代价值启示
预防医学先驱:强调祛除致病因素优于治疗
生活方式医学:将养生融入日常起居饮食
心身统一观念:重视道德修养对健康的影响
实用性强:具体操作方法至今仍有价值
科学精神:否定虚幻炼丹,追求务实养生
这首歌诀集道家养生之大成,体系完整,方法具体,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至高境界,是现代健康管理的宝贵文化遗产。